《新光代書》
我們以最低的利率
當您最強的後盾
房屋.土地.建地.農地.持分1️⃣、2️⃣胎
超強優惠利率1.2%、歡迎洽詢🏦🏦🏦
✔用安全無負擔的方法,幫您解決資金問題👌👌👌
✔實體店面,透明化作業,絕對安心🧐🧐🧐
✔無高額利息,輕鬆無負擔👍👍👍
❌不勉強❌不騷擾❌不吃虧,放心交給我們!
只要您有需要~💵💴💶💷💰
找新光 就能解決您的問題
☎️ LINE:🆔0917333666(24H服務)☎️專人服務專線📲0917-333666 (林專員)
莫斯科的《天鵝湖》
自從彼得大帝於1712 年將首都遷至聖彼得堡,早在1147 年建城的莫斯科雖然一度人口遞減,但到了18 世紀中葉又快速發展。1776年沙皇凱薩琳二世特許彼得(Pyotr Urusov)親王在莫斯科成立表演團體,於彼得洛斯基(Petrovsky)劇院演出芭蕾、歌劇等,因1856 年落成的新劇院規模更大(俄語發音為 Bolshoi),後來簡稱為波修瓦劇院(大劇院)。
▲路線創新大膽的波修瓦劇院,今日仍是莫斯科市中心的藝文亮點(圖/翻攝自MUZIK)
於是莫斯科的波修瓦劇院和聖彼得堡的馬林斯基劇院,便成為帝俄時代的劇院雙龍頭,兩百多年來彼此是強勁的競爭對手。馬林斯基在佩提帕主導之下,走的是純正精緻的古典主義,而波修瓦則強調大膽創意及豐富效果,與之互別苗頭。
1866 年莫斯科音樂學院成立後,剛畢業的柴科夫斯基應聘來此任教,1875 年春天在譜寫第三號交響曲之際,波修瓦劇院經理給付800 盧布,委託他譜寫《天鵝湖》的配樂。完成第三號交響曲後,柴科夫斯基開始動筆,他曾寫信給林姆斯基—高沙可夫說:「一部分原因的確是我需要錢,另一方面,我長久尋找能夠展現自我的音樂類型。」(此時柴科夫斯基任教的年薪僅1500 盧布。)天鵝湖的故事情節如今很難考據出確切根源,畢竟「人的變形」早在各地神話與民間傳說屢見不鮮,從希臘神話到阿拉伯文化「一千零一夜」皆有。舞劇《天鵝湖》最有可能是改編自18 世紀德國作家慕薩斯(Johann Karl August Musäus)所發表的童話《被盜的面 紗》(Der geraubte Schleier),描述被巫師施法變成天鵝的少女,只有王子的愛情才能拯救之傳說。
此外《天鵝湖》再加入俄國童話「白鴨」的部份情節,故事描述某位國王離開新婚妻子去旅行,他警告妻子不要離開後宮,但一位女巫誘使她來到花園池塘,把她變成白色鴨子,而自己取代成為王后。白鴨生了三隻小鴨(誰搞的?),她警告小鴨們不要靠近城堡,但小鴨還是去了,被假皇后殺死。白鴨傷心地嗚咽,引來國王的注意,後來飛到國王手上變回女人。《天鵝湖》的劇情與前述兩齣故事皆有極大出入,首演節目冊並沒有標註是誰的創作,因此很有可能是波修瓦劇院的集體創作。接受委託後,柴科夫斯基開始研究在俄國廣受歡迎的芭蕾舞劇「配樂專家」,像是義大利作曲家普尼(Cesare Pugni)的《艾絲梅拉達》(La Esmeralda,《鐘樓怪人》女主角)與《法老王的女兒》,或是奧地利作曲家明庫斯(Ludwig Minkus)的《唐吉訶德》與《舞姬》。柴科夫斯基起初對於這些輕快又帶著節奏性的芭蕾音樂抱持著負面看法,但後來對於其中富感染性的旋律而印象深刻,畢竟 這正是他擅長的創作強項。
尤其法國作曲家亞當斯(Adolphe Adam)名劇《吉賽兒》所運用的主導動機,讓柴科夫斯基深為佩服,於是此技法亦採用於《天鵝湖》音樂中。不過根據柴科夫斯基的侄兒後來表示,早在1871 年,柴科夫斯基已寫了同名的小型芭蕾音樂,其中的「天鵝主題」便拿來貫穿於新戲中,而他1868 年的第一齣歌劇《司令官》(Воевода)裡的多段旋律也借用給《天鵝湖》。當作曲家在1876 年4 月交出樂譜後,包括序奏與29 段音樂,由波修瓦劇院重金禮聘的捷克舞蹈大師萊辛格(Julius Reisinger)負責編舞。按照當時習慣,萊辛格任性地刪掉他覺得無法跳舞的樂曲,甚至想要拿其他作曲家作品混入,但被柴科夫斯基嚴正抗議而保留不動。
1877 年3 月4 日,《天鵝湖》在波修瓦劇院首演,評價不佳,追究原因,部分是原先飾演奧黛特公主的芭蕾女伶索貝絲夏絲卡雅 (Anna Sobeshchanskaya)被一位政府高官控告她收受珠寶,卻轉身嫁給另一個男舞者,還把他的珠寶賣掉換錢。劇院只好臨時把飾演母后的卡帕柯娃(Pelageya Karpakova)「升等」為女主角,可惜她不熟悉舞步而表現欠佳。此外還包括批評萊辛格的編舞「毫無想像力且沒有記憶點」,俄國觀眾亦對於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大惑不解,認為「太吵、太華格納、太交響曲」。不過儘管如此,波修瓦劇院仍保留《天鵝湖》劇目,持續演了6 年超過40 場,次數仍遠勝過其他原創芭蕾舞劇。
精雕細琢、叫好叫座的《睡美人》
▲1890年《睡美人》首演時的序幕與劇中場景(圖/翻攝自MUZIK)
柴科夫斯基一向對自己的作品嚴苛看待,《天鵝湖》的評價不高,澆熄了他對芭蕾舞劇的熱情。他曾對學生說:「我聽過德利伯的《西爾薇亞》後⋯⋯多麼迷人、多麼優雅、多麼富有旋律、節奏及和聲。這讓我好生羞愧,如果我先前有聽過這音樂,我絕對不會去寫《天鵝湖》。」
1888 年, 已是國際級大師的柴科夫斯基,在完成了第五號交響曲後,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經理弗謝沃洛日斯基(Ivan Vsevolozhsky)邀請他為劇院寫一齣舞劇,原先計畫改寫著名的水妖「烏蒂妮」(Undine)傳奇,經過討論後,決定以法國作家佩羅 (Charles Perrault)家喻戶曉的《睡美人》為題材,由劇院經理弗謝沃洛日斯基親自改編劇本。為了劇情熱鬧,更把佩羅童話集的其他角色,諸如小紅帽、長靴貓、灰姑娘、拇指姑娘、青鳥等,都放進舞會中軋上一角。劇院經理在5 月寫信給柴科夫斯基說:「我希望有著路易十四時期風格的場景,採用盧利、巴赫、拉繆的音樂幻想風格。如果你有興 趣,為何不嘗試看看呢?」柴科夫斯基並未回覆,最可能原因是作曲家正在撰寫第五號交響曲與《哈姆雷特》序曲,直到8 月,柴科夫斯基回信說他對這愉悅的主題很有興趣。從10月起,柴科夫斯基就與舞蹈大師佩提帕和劇院經理數次見面,細心討論《睡美人》的劇本。佩提帕為這齣舞劇寫了極其詳細的腳本,例如第一幕奧蘿拉公主16 歲生日舞會之場景:「奧蘿拉突然注意到那位以4/2 拍揮動著手上毛線針的老婆婆,她接過紡錘,旋律變成徐緩的4/3 拍圓舞曲,但突然間停住了。奧蘿 拉舉起手指,因痛苦而旋轉著,鮮血湧出,音樂以4/4 拍進行8 小節,倒地後以急促的半音階描繪場面的緊張。」
有了這麼詳盡的施工圖,柴科夫斯基自然創作順暢,在他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說:「就我認為,這部芭蕾的音樂是我最好的作品。主題 充滿詩意,音樂極盡完美,我全然投入,帶著熱情與渴望譜寫音樂,希望能符合它的價值。管弦樂法比我過去作品來得難些,工作進展也比較緩慢,但也許這樣比較好,過去我寫的作品,總是太過匆忙且未深思熟慮。」1889 年8 月,柴科夫斯基完成了包含序奏與30 首樂曲、長達3 小時的《睡美人》總譜。隔年1 月15 日在馬林斯基劇院首演,由義大 利籍的音樂總監德利果(Riccardo Drigo)指揮,舞台上明星薈萃,包括佩提帕的女兒瑪麗飾演紫丁香仙子,觀眾反應熱烈,就連一向自虐的柴科夫斯基也再次肯定這應是自己最棒的作品。而對馬林斯基劇院來說,《睡美人》是繼佩提帕名作《法老王的女兒》後最受歡迎的舞碼,10 年內便上演超過200 場次。
《胡桃鉗》與《約蘭達》
▲《胡桃鉗》首演時的第一幕,Stanislava Belinskaya飾克拉拉(最左者),帝國芭蕾學校的學生則演老鼠(圖/翻攝自MUZIK)
有了《睡美人》的成功前例,1890 年首演後的年底,馬林斯基劇院經理再度委託柴科夫斯基創作,這次合約包括一齣歌劇與一部舞劇。歌劇定名為《約蘭達》(Iolanta),描述15 世紀盲眼女公爵約蘭達的忠貞愛情故事,這也是柴科夫斯基最後一部歌劇,而舞劇主題則由舞蹈大師佩提帕所選定的《胡桃鉗》。
這是根據德國作家霍夫曼(E. T. A. Hoffmann)1816 年的《胡桃鉗與老鼠王》,再經由大仲馬改寫的《胡桃鉗故事》進行劇本改編。原先柴科夫斯基對這主題很喜歡,畢竟霍夫曼的奇幻情節在當時俄國相當受到歡迎,不過後來作曲家對《胡桃鉗》劇本有諸多意見。劇院經理曾寫信給他說:「我對於要求你寫這齣芭蕾感到深深抱歉,我知道它不吸引你,而你卻是那麼仁慈地不忍拒絕我。」抱怨歸抱怨,柴科夫斯基還是交出可觀的音樂傑作,《胡桃鉗》總共包括序曲和15 個樂段,其中運用在第二幕舞會特色舞的編號12「嬉遊曲」(Divertissement),有著風格各異的西班牙舞曲〈巧克力〉、阿拉伯舞曲〈咖啡〉、中國舞曲〈茶〉、俄羅斯舞曲〈特列帕克〉(Trepak)、〈蘆笛之舞〉及〈仙鶴媽媽與她的小丑孩子〉,搶在舞劇首演前,柴科夫斯基就先以管弦樂曲在音樂上露臉。而在樂團編制上,除了用到許多玩具樂器外,當時才剛發明的「鋼片琴」(celesta)也被用在〈糖梅仙子之舞〉,此外著名的〈雪花圓舞曲〉,柴科夫斯基還要求安排24 位年輕女聲在幕後吟唱。
延伸閱讀:MUZIK閱聽古典樂
出處:三立新聞網
留言列表